廈門海達播報:從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前10月工業數據看,儀器儀表制造業增長率居前。在歷經多年的高速發展之后,2008年起,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儀器儀表行業訂單量急劇減少。奚家成表示,這意味著,儀器儀表行業已從危機中恢復過來,進入緩慢回升期。
具體來看,產銷占全行業約40%的工業自動化儀表與控制系統因工業改造需求上升,其增幅高于全行業2個百分點;農林牧漁、教育、車用、醫療等儀器增幅均超過20%;電子、實驗分析等科學儀器的增幅均接近20%.2013年以來,儀器儀表行業增幅高于大部分制造業,主要得益于國家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支持科技進步、關注民生等有關政策措施的帶動。
產銷增速回升的同時,行業主營活動利潤增幅卻并不高。對此,有專家分析認為,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人工成本上升快,管理、營業費用居高不下,導致行業的成本增幅高于產銷增幅。其次,多數企業需求不旺,規模效益下降,高新產品產業化僅在少數企業見效。此外,20個子行業中有三分之一利潤同比負增長或低增長,其中光學儀器、勘探地震儀器、氣象海洋儀器均為兩位數負增長;實驗分析、供應用儀表等增幅僅為3%至7%.
據了解,整個行業的短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工業自動化領域的進步大多集中在流程工業用測控裝備,而適用于離散工業用的傳感器、控制器、伺服系統、管控軟件等基礎薄弱、發展緩慢,這將嚴重影響我國制造業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的發展。另一方面,科學儀器因為量小、技術難度大,而國外的產品技術和應用成熟度高,除個別品種外,國內的**產品少有突破性進展。當前,國內儀器儀表行業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與******之間的差距依然明顯。
與很多制造業一樣,產品質量不高,生產模式落后且效益低下是多數儀器儀表企業的通病。隨著兩化融合方針的貫徹實施,上述情況開始發生變化,工業自動化和電工儀表行業的企業進步較快、成效初顯。部分企業已設立信息化的機構和專職人員,且高薪聘請國外技術專家指導,而起步早、有基礎的企業已著手結合現代生產模式推進生產過程信息化,并以此為核心建立企業信息化管理系統,實施按訂單生產、可追溯生產,以提高內涵素質,應對新一輪競爭。
2013隨著霧霾成為中國環境污染焦點,在眾多儀器儀表領域中較受關注的莫過于環保產業了!2014環保儀器將成儀器儀表新寵。
環保政策導向側重責任“抓落實”,環保產業黃金十年發展期。目前完成十二五規劃任務十分艱巨,環保行業“2+3”的發展模式意味著未來2年包括火電脫硝、大氣污染治理等各領域必將加速實施。近期國家政策偏重于減排目標責任“抓落實”,有望促使各類主體單位的環境治理投資加速投入,十八屆三中全會制定的重大決定確立了未來5-10年我國環保產業的黃金發展期。
鑒于國際經驗,我國進入環境治理投資加速增長周期。按照國際經驗,大部分發達國家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開始大規模環保投資,而新興工業國家人均GDP超過2000美元到4000美元環保投資開始大幅增長。2012年我國人均GDP超過6,000美元,已到治理污染改善環境的加速環保投資階段。未來5-10年我國環保投資在GDP中所占比例上升至3%左右達到改善環境的程度是一種長期必然趨勢。
火電脫硝改造加快及大氣污染監測網建設,未來2年環境監測行業快速增長。截止2012年底國內已投運火電脫硝機組2.26億千瓦,仍有72%近5.9億千瓦現役機組未完成脫硝改造。按照“十二五”末火電裝機容量達9.6億千瓦計算,未來3年脫硝項目拉動環保監測儀器需求7,587套,市場總規模預計70-80億元,年均銷售規模20-25億元;國家對大氣監測網的建設拉動相關監測儀器需求規模約20億元;而未來新污染源監測因子增加必將帶來相關監測儀器需求市場的快速增加。
環境監測**儀器領域進口替代空間大。環境監測儀器行業規模小,資產規模10億以上的企業占了行業銷售規模的40%,行業相對集中。
但**儀器一直被外資壟斷,國產PM2.5監測儀器市場占有率僅為15%,未來**儀器的進口替代空間大,行業并購未來成為趨勢。
維持行業“上等大市-A”投資評級。政策驅動環保產業未來5年年均增速17%左右,隨著火電脫硝、大氣污染監測及新的監測因子增加,環保檢測儀器行業的需求規模保持20%以上的快速增長,我們維持環保檢測儀器行業“上等大市-A”投資評級。重點推薦技術研發實力強,產品技術實力雄厚及存在并購預期的公司雪迪龍、聚光科技;重點關注先河環保。
風險提示。(1)環保政策執行力度減弱導致投資放緩的風險;(2)行業競爭加劇導致盈利能力下降的風險。